如今,
劳务市场管理薄弱和违规分包、转包等原因,
出现了拖欠农民工工资、 损害其合法权益等问题,
农民工因讨薪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,
行业不正之风亟待解决。
对此,
我国确定推行建筑劳务实名制管理工作,即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确认建筑劳务身份,实施从业经历记录、现场考勤和工资支付管理。
目前,主要关注点和出发点集中于实名制“手段”:闸机、门禁、一卡通、人脸及指纹识别、互联措施等。
视角解读
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湖北科技馆项目党支部严书记向记者介绍说:“通过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建筑业平台的“实名制一卡通”可实现劳务工人的全职业周期管理,为建筑工人工资足额支付,月清月结撑起‘保护伞’。”
该平台从5月底开始启动试点,我们项目是全国仅有的两家试点单位之一。”严书记说,一旦该平台向全国推行,这意味着,劳务用工向职业化再迈了一步,建筑工人劳动权益多了一层防护。
↓↓↓
但是,
据了解到,
当前施工现场劳务实名制管理落实情况并不理想。
这是为什么呢?
据调查分析,
可概括为以下几点,
我们一起看一看。
较高的流动性、各工种不同的作业时间、短期抢工均难以及时反映在实名制资料中。
考勤表中不真实反映劳务作业人员的加班加点情况、工人劳动合同中工资标准普遍偏低不真实,工人工资支付表中实际支付数额不真实。
施工现场劳务队伍为应付各级主管部门的专项检查做一套资料,在实际管理和发放工资过程中执行的是另一套资料。
总分包劳务费争议、班组内部结算纠纷、认定拖欠工资行为等事件中,缺乏说服力,在认定恶意讨薪、诈薪事件时也难以成为证据。
利益权衡
所以,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——— 劳务实名制,究竟动了谁的奶酪?
于是出现了这样几方代表:
总包企业、劳务分包企业、施工队长、班组长、劳务作业人员
他们将劳务作业发包给有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,对劳务实名制管理负有监督责任。是目前各项研究、各种手段的落脚点,也是政府政策的主要责任者,对劳务实名制积极性高。
他们是劳务用工主体,承担劳务实名制责任。由于考虑政策、规定等多方面因素,对劳务实名制积极性不高。
他们的利润来源,是班组承包价格和劳务分包价格之间的差价,上报人员花名册、考勤表、工资支付表,已经使施工队长感觉到“不安”,如果推行实名制的总包代发工人工资,更是深深触动了施工队长的利益。
他们是施工现场最基本的作业单位项目上多级承包,会让每一级承包者都有私心,都要截取“差价”获取额外的利润,所以对弈实名制落实,他们是抱有抵制情绪的。
他们是各种制度和规则的接受者,在施工现场付出辛勤劳动,是实名制管理的受益者。工资拖欠、工资克扣等侵害权益的行为防不胜防,劳务作业人员希望实名制真正做实。
↓↓↓
网上有人认为,需要加大违法分包、转包及挂靠打击力度,减少多级承包;还有人认为,需要加强劳务过程结算管理,及时发现人工费兑付风险。
↓↓↓
小编想说,
虽然实施效果不佳,
但劳务实名制确实有益于保护劳务工作者,
所以,
须调动各方积极性,
把“要我做”的思想变为“我要做”,
助推劳务实名制管理制度全面落地。
而网上很多片面的说法,
并不具有代表性,
对此,
你们怎么看?